本月,华为全联接大会(
两家公司作为目前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信息科技企业,在展会中发布了自己最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他们也描绘了各自心目中对未来世界的构想,勾画了自己对未来方向的布局。
如果你关注或现场参加了这两场展会,就一定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极大的相似之处。不管是硬件产品,还是软件平台或解决方案,都很相像。似乎能感受到,两家公司之间正在暗中进行隔空角力。
华为和阿里,原本是两家不同赛道的公司。一家是做通信设备起家,卖产品和方案给运营商的。另一家是做电商起家,给买家卖家提供服务平台的。两家公司有着完全不同的起点,完全不同的背景,也有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两对完全平行的铁轨开始逐渐走向汇合,两家公司从“井水不犯河水”走向了“正面硬刚”。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两家巨头成为对手?什么样的香馍馍,会让他们同时盯上?
其实,从两家公司反复提及的展会关键词就可以看出来——AI、芯片、算力、云计算、大数据、开源。
对于华为来说,虽然公司是做通信起家,但这个行业已经严重限制了它的发展。因为通信的基础理论迟迟无法得到突破,通信的创新潜力和价值在大幅下降,通信的同质化竞争在加剧,利润也在大幅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华为做到了世界通信的No.1,如果继续守成,那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对于阿里来说,虽然最开始起家是靠电商,但作为互联网公司,他们一直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支撑自己的主营业务,满足海量用户的访问需求,他们也最先看到这些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所以,他们一直在持续加大这些研究领域的投入。
从表面上来看,华为是侵入者,而阿里是防御者。但事实上,传统通信的走弱是必然趋势,通信架构的IT化也是趋势。华为更多是在自保。如果华为不反客为主,提前布局,那么,迟早是被IT所吞没。华为选择主动拥抱变化,无疑是正确的。
在华为看来,今后的科技,其实说白了就是做两件事——连接和计算。
连接(也就是通信)很重要,但是重要并不代表有价值。未来真正有价值的,是计算。决定一家公司发展前景和市场地位的,也是计算。
为什么计算如此重要?因为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是生产力。生产力需求,是人类最大的需求。只有不断提升生产力,才能创造利润,创造价值,才能让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不至于耗尽地球上所有的资源。
目前可见的最大生产力,就是AI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完成之前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并将效率进行指数级翻倍,这就是生产力未来的发展方向。
按照阿里的说法,他们现在所有的业务,全部都在使用AI人工智能。淘宝客服是人工智能,双十一文案和设计是人工智能,物流配送也是人工智能,支付宝和其它金融科技产品更不用说了,全部都引入了人工智能。也许目前AI带来的提升并不明显,但他们笃定,未来AI贡献的价值一定会越来越大。
决定一家公司AI实力的,就是算力。而算力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硬件(芯片)和软件(算法、架构)。
芯片是AI算力的基石。(来自阿里云栖大会)
人工智能的计算和传统计算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计算,是公式化的计算。由设计者提供固定的公式和计算逻辑,让计算机去做计算。而人工智能的计算,没有固定的公式,计算机需要自己学习,自己训练。这就给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华为在全联接大会大张旗鼓地推出AI处理器昇腾910,还有以Atlas 900 AI训练集群为代表的一系列AI算力,阿里在云栖大会重磅发布AI芯片含光800,其实就是在展示自己的强悍算力,进而宣示自己在AI能力上的领先优势,以及未来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算力,智能世界的源动力。(来自华为全联接大会)
除了硬件算力之外,全联接大会和云栖大会所展现的软件上的成果,意义和价值也非常深远。
从操作系统,到数据库、中间件,再到软件开发平台,华为和阿里都显示了自己的不俗实力。这些都是多年持续投入的回报。
硬件+软件,布局整个生态
(华为)
云计算和大数据是AI的基础,也是华为和阿里的重点发力方向。
云计算是获取AI能力的一种方式。
虽然现在单体硬件的算力猛增,导致终端运算和边缘运算成为了可能,也形成了商业机会。但云计算仍然是大部分AI应用场景的实现形式,将来大部分AI算力,还将通过云计算获取。
大数据就更不用说了,没有数据喂给AI,谈什么深度学习和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连接这边将会输送更多形式复杂、内容多样的非结构化数据给大数据平台。有没有足够好的数据管理技术,有没有更高效的数据调用能力,也直接影响了AI的运用效果。
既然说到了物联网,我们这里要专门说一下5G。
不管是阿里还是华为,在展会上都极少提到5G。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会这样?5G不是热点吗?”
其实,道理很简单,对于两家公司来说,他们都很清楚,5G就是一个连接技术。虽然它的技术指标参数有所提升,但终归还是物联网的一个分支,“万物互联”的一个选项。它的应用场景比较有限,况且因为基础理论的原因,天生就有缺陷(覆盖能力),更别说它背后还有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代价。
说白了,华为和阿里应该已经看清了,5G的价值并不是没有,但它需要漫长的发展周期。5G的意义,远不如人工智能。对阿里和华为来说,人工智能一定是未来,一定有价值,值得All in。
5G是“术”,而非“道”。
除了云计算和大数据之外,阿里和华为不约而同地强调了生态的重要性。
在未来,决定你在行业话语权的,不是你一家公司的技术能力,而是你整个“派系”的能力。单打独斗肯定是死路一条,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派系,才能万古长青。
两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底层和平台,相当于是土壤。但只拥有土壤是不行的,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土地枝繁叶茂,他们砸重金扶持生态伙伴,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开源,也成了他们做大生态圈的方式之一。
华为将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开源
拉帮结派之后,行业的势力格局就会基本确立。双方的竞争态势,也会基本形成。
既然华为和阿里的战斗已经打响,那么后面的战局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
华为的传统优势是2B(to Business,面向企业)。它成立的时间差不多是阿里的两倍。它做了那么多年的运营商生意,非常懂得如何和大企业用户及政府用户打交道。
而阿里的优势是2C(to Consumer,面向消费者)。作为靠电商起家的互联网企业,它擅长做用户体验最好的产品,懂得如何服务好C端用户和小微企业用户。
华为一直没有2C的基因,所以2C消费电子业务一直都是华为的软肋。但是,这一局面近年来被余承东和他的手机业务打破。
余大嘴革了自己的命,放下身段,虚心学习小米和蓝厂绿厂,努力让自己像个互联网人。结果他还真的做到了。
借助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加上华为母公司强大的资金支持,他带领华为手机业务杀出重围,大获成功,成了整个华为集团不可或缺的一个业务版块。
贡献业绩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华为手机让更多C端消费者认识和接受了华为品牌。这给华为抵御美国打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而华为的云计算业务,吃亏就吃亏在早期的摇摆不定。因为害怕引起运营商的抗议和反弹,华为迟迟未能进入云计算市场。后来华为一看苗头不对,决定全面进军云计算,但还是迟了。
时间差直接导致了华为云和阿里云之间的市场份额差距,目前只能是奋力追赶。
再看看阿里这边。
阿里其实最开始是不打B端和G端(government,政府)的。这家浙江公司的早期基因,就是帮助中小微企业,做小生意小买卖。后来业务越做越大,产品也越做越多,才搞起了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的生意。
尤其是阿里开始搞了云之后,和B、G打交道就变得更加不可避免了。
阿里拥有中国最有天赋和激情的年轻人,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也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能够把产品做到极致。但是,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市场套路。在B和G方面,阿里真的是有点“水土不服”。
说起来阿里也确实是一家很像美国硅谷科技公司的中国公司。文化非常像,行为非常像,价值观也非常像。对阿里来说,黑色的不碰,灰色的能不碰也尽量不碰,原则性很强。这样的风格,在中国做B端和G端的生意,真的是有点不可想象。好在是自己确实产品厉害,平台也足够硬气,不然真的很难活下去。
虽然阿里的风格和国内市场格格不入,但让自己更容易被国外文化所接受。
一方面,阿里容易被海归人才接受。阿里很多管理层和专家,尤其是达摩院里的大佬,都是海外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他们不缺钱,脑子里都是想着改变世界,让他们接受华为的狼性文化和奋斗者文化,那还不如让他们去死。相比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阿里的“文青文化”、“硅谷文化”、“马云文化”,喝着酒,泡着吧,唱着摇滚,就把代码给写了,这才是真正的“工程师”嘛。
另一方面,阿里也容易被海外资本市场接受。阿里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很多经营上的东西都是开放的,也遵循上市公司的运作规则,美国人比较认可,也不太容易针对你。而华为没有上市,对美国人来说,就会更容易心存戒备。
不仅是海归专家和投资人,中国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也普遍认可阿里的互联网公司文化。
阿里的云栖大会,不说和华为全联接大会(面向政企)比,就算和华为开发者大会(面向开发者)比,参观的年轻人也明显多了很多。
云栖大会的会场,挤满了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感觉更像是来朝圣的。就算马云不在,他们也来找阿里的技术大佬朝圣。在他们心里,这些神级大佬就是自己的精神领袖。他们就是喜欢阿里,喜欢互联网公司的范儿。这里的文化气息和价值观,就是他(她)们所认可的,也是向往的。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阿里,在竞争力上要强于华为。华为以丰富的物质回报,笼络了通信行业最优秀的人才,但是在阿里面前,在互联网企业面前,物质回报的优势并不明显。
不管华为的基础研究能力实际上是要强于阿里的,华为的市场能力和执行力也明显强于阿里。在现在这个时代,你很难说到底是个人自由主义能获胜,还是集体精神和领导意志能获胜。两者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
不管怎么说,两家公司的全面竞争已经开始。究竟鹿死谁手,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对小枣君来说,这两家公司都是我很喜欢甚至向往的优秀企业,也是我们国家科技力量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的骄傲。
如果中国能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科技企业,那么中国的未来一定充满了希望。世界科技的主动权,也会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的手上。
—— The End ——
服务器托管,北京服务器托管,服务器租用 http://www.fwqtg.net
机房租用,北京机房租用,IDC机房托管, http://www.e1id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