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由随着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和多样化,计算工作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计算方式(单机计算/分布式计算)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一种新的更强大的计算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融合计算产生的背景。
融合计算涉及两个层面:操作系统和应用场景,先说操作系统。
目前的操作系统,都有自己的产品定位和应用边界。比如Windows对标的是个人电脑,通常处理个人编辑类业务。iOS和安卓因为移动性强,多用于社交娱乐方面的交互工作。Linux面向服务器领域,处理高并发业务是它的强项。Laxcus作为一种分布式的多机操作系统,尤其擅长处理大规模、超大规模的存储和计算工作。
不同操作系统的产品定位
第二要说的就是应用软件。
在传统的语义里,应用软件必须基于特定的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上的软件,只能在Windows上跑,不可能在iOS上运行,或者Linux/Laxcus上的指令,Windows也无法识别。这个问题是它们的局限。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一套应用软件根据业务需求,跨越多种操作系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无缝运行呢?
这就是“融合计算”要做的事情。
“融合计算”的本质,在操作系统和应用之间,插入一层运行环境和接口。向下,把各种操作系统连接起来;向上,对应用软件屏蔽操作系统差异,发挥不同操作系统的比较优势,使应用软件在各种操作系统上无缝运行。
融合计算充分发挥不同操作系统的比较优势,实现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的无缝连接运行
在“融合计算”的体系里,Windows、iOS的比较优势在于终端(客户端),它们可以发挥自己图形界面的优势,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互能力,Linux定位是服务器,它的角色地位是边缘端,承接一些高并发、简单、中小规模的计算工作,Laxcus面向计算机集群(很多服务器组成的阵列),它的定位是云端,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它存储规模大,计算能力强的优势,承接大规模、超大规模的计算工作,把大型和复杂的计算工作瞬间化解。
“融合计算”中,终端、边缘端、云端的连接关系有三种:
终端端连接云端
边缘端连接云端
终端连接边缘端,再由边缘端去连接云端
三端中,云端是最终的受理方,所有大规模、超大规模的存储和计算工作在这里聚集,由云端的操作系统会统一分配系统资源,把存储计算工作切分成小的单元,分散到大量的计算机节点上并行处理,最终完成多操作系统协同的分布式存储计算工作。
把不同的操作系统整合到一起,打破操作系统的物理封闭限制,重组应用软件的运行边界,实现云端、边缘端、终端软件的互连互通互操作,拓展应用软件的应用范围,提高应用业务的计算能力,这就是“融合计算”的优势和魅力。
实现了融合计算的DSDK支持两个维度的操作
基于指令
基于分布式应用软件
基于指令的“融合计算”提供多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比如当我们选择Windows或者Laxcus桌面作为终端时,它可以操作Linux或者 Laxcus的指令,它通常是系统管理人员的使用工具,普通的用户不需要。优势在于完全不需要开发者开发,是由DSDK和Laxcus操作系统的开发商直接提供。
从Laxcus终端桌面去操作Linux的指令
基于分布式应用软件的工作则服务普通用户,它需要开发者调用DSDK里面的API接口编写应用软件,如果应用软件位于终端,你需要使用图形界面,如果应用软件位于边缘端,通常是一种字符界面或者后台进程的存在。
分布式应用软件还可以和本地系统深度整合,比如Tomcat这类的服务器软件在处理WEB业务时,可以和 DSDK绑定,让前端的浏览器通过Tomcat直接处理云端的存储计算工作,从而扩展Tomcat的WEB功能。
基于融合计算的应用软件以图形界面方式,去操作云端的Laxcus集群
写到最后,说说“融合计算”的未来前景。
如果回顾人类这一百年的发展,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机械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到现在的智能化时代。机械化时代的特点是“动”,大机器大工厂是代表。信息化时代是“联”,不同的软硬件被连接到一起,打破了物理区域限制,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快速沟通交流,典型如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时代是“算”,未来的社会,更多的工作一定是在无人状态运行,支撑它们的,是背后庞大算力和基于数据的大量计算。这个工作,正是“融合计算”重点解决的问题。
“融合计算”的分布计算模型第一个版已经集成在Laxcus分布式操作系统,在官网发布,新的版本也在推进和深化。一旦成熟,它很可能重新定义计算机产业生态和计算体系。
对“融合计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我,一起探讨这项工作!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异构操作系统的“融合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