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树
建议在清楚二叉搜索树的所有操作之后食用本文。本文将略过部分基础知识
-
平衡树
-
Treap
- 旋转
- 插入
- 删除
- 其他操作
-
FHQ-Treap
- 分裂
- 合并
- 其他操作
-
Splay
- 旋转
- 伸展
- 其他操作
-
WBLT
- 搜索
- 维护平衡
- 插入
- 删除
- 其他操作
-
Treap
本文主要会讲到4中较常用的平衡树:
-
Treap
-
FHQ-Treap(无旋Treap)
-
Splay
-
WBLT
其实WBLT不怎么常用,但是我个人最喜欢用
我将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讲述其他的平衡树,如AVL,红黑树,替罪羊树等。
可持久化我还会放在另一篇文章中讲述,敬请期待。
Treap
Treap也就是 Tree + Heap
,在满足二叉搜索树的前提下,通过维护二叉堆的性质来保证其复杂度不会太大,一般我们认为是 (O(log n)) 的单次操作复杂度。但是毕竟是随机的,还是可能会炸,此乃后话。
先声明一点名词:
-
权值:也就是数据,每一个结点保存的数据。
-
优先度:用于维护二叉堆性质,是新建结点的时候随机生成的。
图中我会以二元组的形式给出,格式为
权值,优先度
我一般习惯用大根堆,且优先度为非负数,这样要方便一点
这是一颗很简单的树,我们现在来考虑各种操作。
不过,我还是给出树的声明:
其他的树定义类似!
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
template
class Treap {
private:
int lc[N], rc[N]; // 左右节点
uint pri[N]; // 优先度,定义为非负整数!
int val[N]; // 权值
int cnt[N]; // 计数器
int siz[N]; // 以当前结点为根的子树的结点个数(用于查找kth和rank)
int root, usage; // 根节点和使用的结点个数
// int fa[N]; // 记录父亲结点,如果需要的话
public:
// ...
}
旋转
这里我们记住一张图即可:
从左到右是右旋,从右到左是左旋。
可以发现,这种旋转并不会改变中序遍历的结果(不会影响二叉搜索树的性质)。但是可以影响二叉堆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以此维护二叉堆的性质。
由于我们需要改变 q
或者 p
父节点对其的指向,我们采用引用的方式修改父节点。
后面的Splay也会有旋转的操作,但是两者需要的旋转方式不一样。
这里是将子节点旋转到当前结点
p
上,而splay中的旋转在实现的时候是把当前节点p
转到父结点上,别混淆了!
void leftRotate(int &p) { // 定义左旋操作
int q = rc[p];
rc[p] = lc[q], lc[q] = p;
p = q; // 更新父节点对此结点的信息
update(lc[p]), update(p); // 更新结点信息。p已经改变过了!
}
void rightRotate(int &p) { // 定义右旋操作,与上面类似,只是变化了一下lc和rc!
int q = lc[p];
lc[p] = rc[q], rc[q] = p, p = q;
update(rc[p]), update(p);
}
是不是该说一下
update
是个啥?直接看代码吧:
void update(p) { siz[p] = siz[lc[p]] + siz[rc[p]] + cnt[p]; }
插入
与二叉搜索树的插入类似。如果遇到已经插入过的结点可以选择新建结点,或者增加标记(++cnt[p]
),这里选择后者。
我们先来看新建结点的过程:
int newNode(int x, uint prio = 0) {
++usage;
lc[usage] = rc[usage] = 0;
pri[usage] = prio ? prio : rand();
val[usage] = x;
cnt[usage] = siz[usage] = 1;
return usage;
}
这只是新建一个空结点的操作而已……接下来我们才涉及到插入部分。
新建结点的操作每一种树都很类似,注意灵活修改!
首先我们还是正常的插入,例如我们在刚开始的例子的基础上插入了 (6, 8)
那么根据二叉搜索树的插入方式,插入后应该如下:
很明显,此时不满足二叉堆的性质,我们需要通过旋转的方法来维护。
不难得知,我们需要对 (7, 7)
做一次右旋操作,以使 (6, 8)
成为 (7, 7)
的父节点,从而满足二叉堆的性质。
结果如下:
接着,由于我们一定是在最底部插入的结点,所以我们只需要在回溯的时候一路向上维护二叉堆的性质即可。
代码如下:
void insert(int &p, int x) { // 由于旋转操作需要来自父节点的引用,新建节点也是!
if (!p) {
p = newNode(x); // 新建结点
return;
}
if (val[p] == x) { // 有相同结点,增加引用即可
++cnt[p], ++siz[p];
return;
} else if (val[p] > x) { // 进入左树
insert(lc[p], x);
if (pri[p]
删除
首先我们先找到需要修改的结点:
void remove(int &p, int x) {
if (!p) return; // 没有找到要删除的结点
if (x != val[p]) {
remove(x
然后我们考虑两种情况:
-
如果计数大于1,那么我们减少计数,结束即可:
if (cnt[p] > 1) { --cnt[p], --siz[p]; return; }
-
如果计数等于1,那么我们不断再保证二叉堆的性质的情况下不断向下旋转。直到没有子节点,那么我们可以直接
p = 0
,删除即可。if (lc[p] || rc[p]) { if (rc[p] == 0 || pri[lc[p]] > pri[rc[p]]) { rightRotate(p), remove(rp[p], val); } else { leftRotate(p), remove(lc[p], val); } } else { p = 0; }
依据逻辑把三个部分合起来即可。
其他操作
例如查找第k大,获取某个数的排名,获取前驱或者后驱。
和二叉搜索树的方法一致,这里就不过多讲述了。
代码链接
此处采用的是另一种写法!注意甄别!
Link
FHQ-Treap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个东西和普通的Treap有啥不同:
-
FHQ-Treap基于分裂和合并的操作,代替了旋转,使得可持久化更为容易
-
操作相对简单,时间复杂度的阶没有变化,还是 (O(log n)),但是常数要大一点
我们先来看最重要的分裂部分
分裂
分裂有两种形式
-
按权值
v
分裂:将小于等于v
的所有节点分裂为一棵树,大于v
的放在一棵树 -
按排名
k
分裂:将前k
个数放在一棵树,其他的放在另一颗树。
两者十分类似,代码几乎一模一样,所以这里只细述按权值分裂。
我们还是拿最初的那张图为例子来讲:
假如我们要按权值 4
分裂,也就相当于分成如下两棵树:
按权值 3
分裂,也就相当于分成如下两棵树:
蓝色的表示新建的边,红色的表示断开的边
似乎有点感觉了?我们来细谈分裂的全过程
约定此处红色为左树(权值小于等于
v
),蓝色为右树(权值大于v
),绿色为下一步进入的结点
x
结点指新入的结点需要拼接到的位置,y
同样
这里以按权值 3
分裂为例子:
肯定是从根节点开始,明显,根节点的权值 (gt 3),所以根节点及其右子树的所有结点都应该放到蓝色树上:
接下来我们判断结点 (3, 8)
,明显,节点的权值 (le 3),所以此节点及其左子树都应该放在红色树上,下一步进入结点 (4, 6)
同样的判断,将 (4, 6)
放置在蓝树
下一步的结点为空,结束分裂。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分裂后树的相对形态没有改变,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着直接在原树上直接分裂,避免复制结点的操作。
在我的代码中,
sync
和其他人写的pushdown
是一样的,只是我不习惯如此写……所以使用sync
代替pushdown
,使用update
代替pushup
……
代码如下:
void splitByVal(int p, int v, int &x, int &y) {
if (!p) return (void)(x = y = 0);
// sync(p); // 如果需要,下传标记!!
if (val[p]
而按照排名分裂十分类似,这里直接给出代码:
void splitByRand(int p, int k, int &x, int &y) {
if (!p) return (void)(x = y = 0);
// sync(p); // 如果需要,下传标记!!
if (siz[lc[p]]
合并
由于我们保证了左树的最大值一定不大于右树的最大值,所以我们只需要考虑优先度即可。
那么我们来演示上面分裂后的两棵树合并的过程。
此时 x
, y
为左树和右树的当前结点。返回的是合并后的结点编号。
首先,y
的优先度较大,那么此时 y
作为父节点,转而合并 x
和 y
的左子树,作为 y
的左子树:
此时 x
的优先度较大,所以此时 x
作为父节点,合并 x
的右子树和 y
,作为 x
的右子树。
此时 x
为空,直接接上即可。
至此,合并完成。
合并会遇到的两种情况这里都涉及到了,那么我们来看代码:
int merge(int x, int y) {
if (!x | !y) return x | y;
// sync(x), sync(y); // if need
if (pri[x] > pri[y]) {
rc[x] = merge(rc[x], y);
return update(x), x;
} else {
lc[y] = merge(x, lc[y]);
return update(y), y;
}
return -1; // NEVER REACH!
}
其他操作
其他操作很容易通过分裂和合并的操作完成,这里讲述思路即可。
-
插入:新建一个结点作为单独的一棵树,将原树按权值分裂,三者合并即可。
void insert(int &root, int v) { int p = newNode(v); int x(0), y(0); splitByVal(root, v, x, y); root = merge(merge(x, p), y); }
-
删除:分裂成三棵树,中间的树结点的权值全部为
v
,分别合并即可。void remove(int &root, int v) { int x(0), y(0), z(0), tmp(0); splitByVal(root, v - 1, x, tmp); // 分裂为 = v 的两棵树 splitByVal(tmp, v, y, z); // 再分裂为 = v 和 > v 的两棵树 // 以此避免判断没有v的情况 root = merge(merge(x, lc[y]), merge(rc[y], z)); }
-
第
k
大:按排名分裂即可。 -
查询排名:按权值分裂(为 (lt x) 和 (ge x) 的两棵树),使用左树的大小即可。
-
前驱或者后驱:分裂即可……
整体代码我就不给了,核心就这些了。
Splay
伸展树,由Tarjan(对,就是他)在1985年发明。它与正常的平衡树不同,不能保证每一次的操作在 (O(log n)) 的复杂度内,只能均摊下来 (O(log n))。所以说,尽量少用。
Splay最大的特点是每次对一个结点进行操作(读取,或者修改)之后,都会把他转到根节点上。
旋转
我们先来看旋转操作。
还是要记住上面给出的旋转的图,这样方便于理解。这里就不细讲了。
注意和Treap的旋转操作区分开来,这里的旋转是将当前结点旋转到其父节点的位置!
// 0 表示是父节点的左子节点,1表示为右子节点
#define side(x) ((x) == rc[fa[(x)]])
// 利用 side 获取对应的子节点
#define ch(x, k) ((k) ? rc[x] : lc[x])
// rotate x to it's fathers position!
void rotate(int x) {
int y = fa[x], z = fa[y], k = side(x);
ch(y, k) = ch(x, k ^ 1);
if (ch(x, k ^ 1)) fa[ch(x, k ^ 1)] = y;
ch(x, k ^ 1) = y, fa[y] = x, fa[x] = z;
if (z) ch(z, y == rc[z]) = x;
update(y), update(x);
}
在Splay的实现中,
update
操作没有变化,还是siz[p] = siz[lc[p]] + siz[rc[p]] + cnt[p]
伸展
伸展是Splay最最核心的操作,也就是把一个结点旋转到根节点(或者其他地方)。
但是仅仅是一路把当前结点向上旋转就可以了吗?并不是的。
如果仅仅是一路向上,那么会有上图的结果,此时我们只需要来回不断地操作,就可以卡成单次 (O(n)) 的复杂度,因此我们不能这么做,所以天才的Tarjan想到了另一种旋转的方法,用以保证其复杂度均摊在 (O(log n))。
对于每一次旋转我们分类讨论:
-
旋转一次可以到达目的地:直接旋转即可。
-
至少需要两次旋转:
-
当前结点与其父节点为同侧:先转父节点,再转子节点。
-
不同侧,直接两次向上转即可。
-
那么通过这个规则,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张图:
是不是矮了一点 _
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这种规则旋转,每次至多可以减少二分之一的高度,最终下来,高度可以保证在 (O(log n)) 的样子。
所以,伸展的核心代码就可以写出来了:
target指的是向上不停转之后的最终父节点是什么,注意!
void splay(int x, int target) {
// sync if need!
// for (int i = x; i; i = fa[i]) stack[++top] = i;
// while (top) sync(stack[top--]);
while (fa[x] != target) {
int y = fa[x], z = fa[y];
if (z != target) rotate(side(x) == side(y) ? y : x);
rotate(x);
}
if (!target) root = x;
}
其他操作
删除操作非常特殊,后文里会讲,还有,记得每一次无论是查找还是修改什么的,记得把目标节点Splay到根!!!
大部分和二叉搜索树一样。这里不细讲了。
不过这里建议一下Splay的写法细节:
-
写两个辅助函数,一个用于寻找对于排名的结点,一个用于寻找对于值的结点,都是返回的结点编号。
int _findVal(int v) { int cur = root; while (cur) { // sync(cur); // if need if (val[cur] == v) return cur; else if (v = k) cur = lc[cur]; else if (siz[lc[cur]] + 1 == k) return cur; else k -= siz[lc[cur]] + 1, cur = rc[cur]; } return cur; }
-
其他的操作都一定程度上可以基于这两个操作(或者这两个操作的变换)。例如
remove
。具体操作看注释void remove(int v) { int p = _findVal(v); if (!p) return; splay(p, 0); // 转到根节点 if (--cnt[p]) return update(p), (void)0; // 减少计数即可 // 如果只有一个子节点,直接作为根节点即可。 if (!(lc[p] && rc[p])) { root = lc[p] | rc[p]; fa[root] = 0; // 不需要更新! return; } // 否则寻找后驱 int nxt = rc[p]; // sync(nxt); // if need while (lc[nxt]) nxt = lc[nxt]/*, sync(nxt) */; // 将后驱转到p的右节点的位置 splay(nxt, p); // 此时 lc[nxt] 一定为空,考虑二叉搜索树的性质 // 所以我们直接把nxt作为根节点,连接原本p的左子树即可。 lc[nxt] = lc[p]; update(root = fa[lc[p]] = nxt); // 更新信息 }
其实主要是一些奇怪的操作需要……可恶。
WBLT
这是我最喜欢用的一种平衡树,而且借鉴FHQ-Treap的思路,可以实现类似的操作,这类似的操作这里不细讲。本文只讲述基本。
定义:
-
叶节点:没有子节点的节点。
-
内节点:有子节点的节点。
WBLT全称是 Weight Balanced Tree
,有一点类似于 Size Balanced Tree
,只是WBLT是一种 Leafy Tree
,只有叶节点(没有子节点的结点)保存有信息。而其他的内节点都是用于辅助搜索的。
而且WBLT的每一个节点要么是满的,要么是空的。或者说要么左右儿子都有,要么都没有。再或者说内节点既有左节点也有右节点。这使得操作非常方便……
那么内节点如何辅助搜索?在WBLT中,内节点存储的是右节点的值。
语言描述太罗嗦,我们还是直接上图:
结构还是挺一目了然的。
真正保存着信息的其实只有红色圈起来的节点。
不难看出,总共有9个节点,总而言之,如果有 (n) 个数据,那么将会有 (2n – 1) 个节点。那么我们认为其空间复杂度为 (O(n)),只是常数为普通平衡树的两倍而已。
搜索
这或许是唯一一个需要从搜索开始讲述的平衡树了
例如我们需要搜索值 3
,那么搜索路径应该是这样的。
由于WBLT内节点保存信息的特性,我们进入下一个节点可以分如下情况讨论:
-
到达叶子节点:如果当前节点的值等于所需节点的值,那么搜索成功,否则,没有搜到。
-
在内节点上:如果左子节点的值大于等于目标值,则进入左子树,否则进入右子树。
其实看图不难发现,当前节点的值就是当前子树中的最大值,所以可以进行上述操作。
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其他的操作!请务必画下来试一下!
维护平衡
当然还是需要用到旋转的操作。
别忘了那张图!!!
但是在WBLT中旋转的实现又不一样了。
因为内节点并没有保存实际的信息,所以我们只需要 swap
三次,update
两次即可。
对了,我好像还没有讲过
update
。在WBLT中,有所变化:
void update(int p) { if (lc[p]) { // 防止更新叶节点 // sync(p) // if need siz[p] = siz[lc[p]] + siz[rc[p]]; val[p] = val[rc[p]]; } }
为了减少代码,采用了一点奇技淫巧:
#define ch(p, k) (k ? rc[p] : lc[p])
// k 0 left to here, k 1 right to her
// k是0则将左子节点旋转到此处,否则右节点旋转到此处。
// 但是这里没有旋转,只是交换节点而已,简化操作。
void rotate(int p, int k) {
int q = ch(p, k); // sync(q); // sync if need
if (!p || !q) return;
swap(lc[q], rc[q]), swap(lc[p], rc[p]);
swap(ch(q, k ^ 1), ch(p, k));
fa[ch(p, k)] = p, fa[ch(q, k ^ 1)] = q;
update(q), update(p);
}
那么我们考虑如何维护平衡:
其实一般来说,
WBLT
常数本来就小,所以不需要那么严谨的旋转也可以很好的通过很多题。// 非严谨写法!!! void fix(int p) { const int ratio = 2; if (siz[lc[p]] * ratio
但是为了严谨,肯定不能就这么水过去,万一有人卡WBLT的常呢??
所以我们还是要稍微严谨一点。
这一部分感谢大佬的文章:抛弃随机,保持理性——Leafy Tree 到 WBLT – 听风响,闻虫鸣。 – 洛谷博客
在WBLT中,平衡是加权的(并不是严格平衡的),一般来说,我们令平衡因子为 (alpha)。
那么节点 x
平衡意味着 (alpha cdot siz[x] lt min{siz[lc_x], siz[rc_x]})
不难发现,(alpha) 应该 (le 0.5)。
如果所有节点都满足加权平衡,则这棵树是加权平衡的,并且其高度满足 (h le log_{frac 1{1-alpha}}n = O(log n))。而树高正保证了复杂度。
那么应该如何旋转?很明显,在非严谨写法中已经体现出了雏形了:哪一棵子树大就把那一棵子树转上来。
但是观察上图可以知道 b
所在的子树相对位置是不会变的,也就是说如果 (siz_a lt alpha cdot (siz_a + siz_b + siz_c)),并且 (siz_c ,旋转之后任然不满足加权平衡。
所以此时我们应该把 b
向上转一下,然后再进行类似的维护。
这里讲的相对感性,更严谨的证明请参考上面给出的文章
操作类似于:
相当于把 b
阉割成俩,然后分别和 a, c
在一起……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代码:
#define ch(p, k) (k ? rc[p] : lc[p])
void fix(int p, double ratio = 0.29) {
int d;
if (siz[lc[p]]
插入
还是以上图为例。不妨假设我们需要插入 3
,那么自然我们到了原来 3
所在的节点。那么我们如何变成两个呢?
很明显,将当前节点作为父节点,左右节点分别为当前节点的值和新增的值。
记得保证左节点不大于右节点的值
然后回溯更新即可。
void insert(int x) {
if (!root) {
root = newNode(x, 0);
return;
}
int cur = root;
while (true) {
// sync(cur); // if needed
if (!lc[cur]) { // new node down here!
int y = val[cur];
if (x > y) swap(x, y); // make sure x val[lc[cur]]) ? rc[cur] : lc[cur];
}
while (cur) {
update(cur), fix(cur);
cur = fa[cur];
}
}
删除
我们还是先找到要删除的值所对应的节点吧(任意一个)。
那么我们用其兄弟节点直接替代其父节点即可。
兄弟节点指的是其父节点的另一个子节点
听着很简答吧。在纸上画一下先!!
参考代码:
// 这一块的代码未经编译验证!!可能会有问题
void copyFrom(int p, int q) {
lc[p] = lc[q], rc[p] = rc[q];
fa[lc[p]] = fa[rc[p]] = p;
val[p] = val[q], siz[p] = siz[q];
}
void remove(int p, int x) {
if (!p) return;
if (val[lc[p]] >= x) {
if (siz(lc[p]) == 1 && val[lc[p]] == val) {
// _del(rc[p]), _del(lc[p]); 标记回收节点,如果需要的话(记得别清空,copyFrom需要用!)
copyFrom(p, lc[p]);
} else {
remove(lc[p], val), update(p), fix(p);
}
} else {
if (siz(rp) == 1 && val(rp) == val) {
// _del(lp), _del(rp);
copyFrom(p, rc[p]);
} else {
remove(rc[p], val), update(p), fix(p);
}
}
}
当然,你也可以写成非递归的形式,这里就不展示了。
其他操作
其实我觉得其他操作都很简单,不想多说,掌握了二叉搜索树的算法,应该自然就会了。
这里就直接展示部分基础操作的代码吧。
// 统计所有 = val) cur = lc[cur];
else cnt += siz[lc[cur]], cur = rc[cur];
}
}
int kth(int k) {
int cur(root);
while (cur) {
if (siz[cur] == 1) return k == 1 ? val[cur] : -1; // -1: not found!
else if (siz[lc[cur]] >= k) cur = lc[cur];
else k -= siz[lc[cur]], cur = lc[cur];
}
}
int getpre(int val) {
return kth(count(val));
}
int getpost(int val) {
return kth(count(val + 1) + 1);
}
到这里,你应该学会了四种在OI中较为常用的平衡树了吧。
那么模板题肯定可以用四种方法过了吧:
-
【模板】普通平衡树 – 洛谷
-
【模板】普通平衡树(数据加强版) – 洛谷
-
【模板】文艺平衡树 – 洛谷
哦,文艺平衡树啊,并不是一种平衡树,它可以通过FHQ-Treap或者Splay实现,拓展的WBLT也可以实现(只是这里没有讲)。
附赠各种树速度比较(基于正常平衡树随机数据的操作):
Splay
+ ?? 阳寿随机种子Treap
更加优化的Treap参考:treap怎样跑得更快 – zx2003 的博客 – 洛谷博客
服务器托管,北京服务器托管,服务器租用 http://www.fwqtg.net
机房租用,北京机房租用,IDC机房托管, http://www.e1id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