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七月初,笔者增驾考了一个摩托车D证(三轮车),考完之后不由得感叹,要是所有的考试都有摩托车考试这么简单就好了。摩托车考试之简单,理由有如下几点:1,目前长沙还没有路考。只有科目一(驾考基础知识),科目二(场内考试,单边桥,绕岗,上坡和定点停车),科目三(驾考安全知识)。2,科目二的姿势简单,只要会开车、加油、打方向盘、踩离合,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五的概率会通过。3,科目一和科目三的题库不复杂,总计不足一千道题,基本上两天就刷完了。
笔者只花了四天时间备考摩托车就通过了,这与笔者备考软考所花的时间来说,简直是云泥之别。
从2021年报了个培训班开始,到2022年3月左右开始准备考试,到今年已跨越了三个年头,历经三次磨练,屡败屡战,还好七月二十日出成绩传来喜讯,终于得以通过,从IT行业无证从业人员,有望步入到有证项目管理技术专家行列。
报考的意义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软考报考人数一路飙升,从20年的40万,21年94万,22年129万,说明软考的含金量已受到国人认可。
数据来自信管网
作为劳动和人力资源保障部、工信部联合颁发的证书,其在许多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高级证书可以直接申请副高级工程师资质,同时许多项目招标也会写明高级证可以获得五分左右的技术分,在目前项目招标领域有时候多一分就相当于赢面很大,五分就更不用说了。高级证书还可以在招投标机构申请进入专家库,如果参加专家评审有时可以获得一些补贴。
而对个人来说,高项证书的学习过程可以系统、深入的学习项目管理技能,掌握专业的方法,从而为项目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高项证书还能获得个税减免,虽然不多,但也算一笔额外的收益。同时,我觉得考证最大的好处是能更好的实现对个人时间的管理。当今时代类似于短视频等资讯平台非常泛滥,但平台上充斥着的大多都是满足短期大脑需求的奶头乐,看完了之后会空虚无聊、甚至会产生成瘾效果,引起人们不断的寻求类似的内容以求短期快感。与把时间沉迷于这些不能产生价值的奶头乐之上相比,将时间投入到考证过程中,用考证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哪怕考试没通过,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个人决策。
与PMP高达3900大洋的考试费相比,高项的考试费用只有190元(湖南,各地报名费用不同)钱倒是不多,要投入的精力却相对多一些,主要是PMP 只有选择题,而高项多了案例分析和论文,案例分析中的计算题有时可以给项目的科学管理带来作用,而论文则可以使从业人员更好的服务器托管网运用项目管理体系,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当然,考PMP 依然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投入,在求职过程中,拥有PMP证书有时会比没有证书要多一些就业机会,由于软考备考时间相对较长,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投入一些精力考PMP也是不错的选择。
失败经验分享
由于历经了两次失败,因此与博客园园友们一水的一次通过相比,笔者感觉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多了许多失败的经验,以及为此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前面的失败也就没有后来的通过,希望笔者的几点分享能给读者带来好服务器托管网运。
第一次考试
时间2022年5月。笔者第一次参加考试,预计2月底开始看书,通读了三遍教材,完成了所有练习题,计算题都做了一遍,但论文准备不充分,考前一周才开始写,考前两天论文才写好。考试时案例题由于没什么经验,花了一个小时做了第一题,半小时做完后两题,做完题目时正好敲响结束考试的闹钟。
最终结果,以论文39分,选择题52分,案例47分,第一次败北。
分析:论文准备不充分。只准备了一个沟通管理的论文,考试考了相关方管理。当然,也不见得是论文正文本身的问题,而是没有认真审题,该画的图“权力影响矩阵”没有在论文中体现,也没画图。按照网友说法,一个图价值6到10分,可能就是这个图影响了最终结果。案例也有点危险,如果题目稍微难一点,可能就挂了。
第二次考试
时间2022年11月,预计九月中旬开始备考,备考两个月左右,视频没看,只做了点题,考前半个月把论文写完。
结果:论文39分,案例43分,选择题49分。
分析:在上一次论文没通过的情况下,论文还是没过,不仅如此,案例也挂了,西瓜没捡到,还把芝麻丢了。个人认为是不够细心,紧张,患得患失。考案例时为了给计算题留足时间,先花半小时做完第一第三题,花了四十分钟做计算题,还有一点时间检查。但我过于在意结果,对许多细节进行了修改,可能是此类原因增加了错误,导致功亏一篑。而论文方面,考的是质量管理论文,也算是笔者强项,练习时一遍就写好了,但考试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笔者发现练习时用电脑打字,考试时用纸笔,大脑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打字模式”时,只要一有键盘,笔者总能思路清晰、文思泉涌,分分钟几百字。而考试时坐到考场之上就开始紧张了,虽然速度很快,一个小时左右就写完了,但语句事实上不太流畅,加上笔者的书写质量不佳,容易导致失分。不仅如此,论文后面要求要画的图表《质量检查表》,原本是个送分题,居然“送命”了,搞不好如果图表画对了,论文还是有可能通过的。
第三次考试
时间2023年5月,大概三月底开始备考,这一次考试,笔者吸取了前两次失利的经验,主抓计算题,论文和教材。由于换了教材《软考高项教材第四版》,其中相当一部分新知识都与我当前工作经验范围内的知识高度匹配,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我把教材看了三四遍。论文方面,我特意买了考试用格子纸,考前一个半月,一有时间我就用格子纸抄写自己写的论文,一方面练字,一方面也可以使大脑开始习惯写字时的思维模式。计算题方面,笔者把机构发的计算题完整的做了两遍,基本做到了各种题型成竹在胸。
结果:
论文46,案例55,选择题51。
问题分析:
虽然论文正好擦边,但考虑到本次考试论文通过率不高,总体上还是差强人意。由于已经挂了两次,这次是也放下了心理包袱,大不了再多考几次,就当锻炼心理素质呗,就当积累题目当人肉题库呗。大概是心态放开了,考试之神也畏笔者如虎,对笔者手下留情,放过了笔者。
软考高项考试模式分析
综合分析
软考高项共分三大题型,选择题,案例分析,论文题,每题型各75分,每科拿到45分才算合格。
选择题:约五十道题为历年真题、换着花样出,五道题为英语题,五道计算题,约五道左右的题目为运筹学方向,剩余为教材信息化与时政、法规相关的题目。
案例分析:第一题为偏基础知识的简单题,如质量管理、需求管理、变更管理、资源管理等题目,第三道题一般是一个相对冷门的知识领域,加入了一些基础知识简答题目。第二题为计算题,一般考挣值计算。
论文:一般考十大知识领域,近几年倾向于考工具加理论结合的模式,以2023年五月为例,考试题目为风险管理,需要结合风险登记册,不仅仅要介绍如何运用风险管理的手段,也需要介绍在过程中是如何对风险登记册进行不断完善。
模式分析
结合题型、综合我观察到的情况加个人失败经验,笔者总结了如下模式。
思想方面
首先,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报个培训班。“人们只愿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而不在乎真相”,考试亦如此,由于软考事实上没有推出考纲,如果自主学习,可能会存在个人主观意识下,搞错重点的问题,因而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选择一个培训机构也可以减少这样的风险。由于许多机构老师都是之前通过考试的高分考生,对软考的一些模式存在同理心,因而在备考方面会有一些过来人经验可以分享。机构也深度融入到市场之中,容易接触到一些能够提升学员成绩的信源。笔者曾经考个两次中级网络工程师、两次中级项目管理工程师,都是由于盲目的相信自己对于行业的理解,相信“大力出奇迹”,投入了许多精力在自认为会考的知识点之上,结果还是失利了。所以考高项时,笔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找个机构。而且软考的计算题有时候有一些模式,像笔者这样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的人,经常不得其门而入,后来反复观看了机构的视频,终于找到了进门的钥匙。
其次,如果可以的话,不见得非要挤高项的独木舟。近年来高项成为软考最热门的科目,每年参加高项考试的考生占据了每个考场的一半以上,而其他科目,如架构师、系统规划师、系统分析师,有时候只能堪堪坐满一个教室。为何会出现如此两极化的层面?个人觉得因为高项的技能比较综合性,离许多人的日常工作比较接近,学习的内容也很容易就能复用起来。而其他科目,如系统分析师,事实上市场上几乎没有这样的岗位,或者就算有,也只是寥寥几个岗位,而且学习的内容对平时的帮助不大,不见得考了架构师就成为了架构师,学了系统分析师才能分析系统。
由于高项比较实用、参考人数不断增加,进而衍生出一个问题:考试越来越卷、题目越来越难,通过率越来越不可控。从2020岁开始高项题目以看得见的速度不断变难,每年都有许多人吐槽,辛苦备考半年,又换了题型。而相比之下,其他科目远没这么卷,如架构师,据某博主反馈,今年有人论文只写了1800字,居然也通过了,这在高项里面连想都不敢想。
当然,读者能继续看到这里,基本上也是认准了高项这个证书的含金量,所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下去。不要左顾右盼,不要瞻前顾后,例如这次考高项,下次考系分,就可能使前面的付出白费。也不要迷茫,因一时的失利就怀疑自己,同样也会前功尽弃。我们要做最有价值的事情,落实到高项考试上,那就是认准方向不断的学习,总能取得收获。题目难固然是坏事,但这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是公平的,意味着只有付出得更多,才能收获的更多。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位连续考了四次才通过的,第四次考试时,他每一科都拿了六十几分,按网上的不可靠信源,总分超过160分就有望进入全省前五百名,而拿180分以上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行动方面
前面两点经验总结都是思想层面,接下来就是行动方面。总结主要是“刷题,刻意练习,多看书”三大板斧。
刷题是应对各种考试的不二法门,按前文的题型分析,高项虽然经常换着花样出题,但大部分题目依然怎么变也变不出新花样来,所以投入一定的精力,把历年真题刷他个七七八八,考试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怕。
关于“刻意练习”方面,按《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所说,成为一个专业的小提琴演奏家,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之前笔者有个朋友从事小提琴培训,我问他一万小时定律意味着什么?他说,一小时收费120元(2014年)。简单算一下,就可以知道成为小提琴演奏家背后需要的财力之多。
而高项显然不需要这么多钱,也不需要这么久。笔者估计每天投入两小时,投入两个月,共120小时,应该就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了。
当然,刻意练习并不是简单的练习、单纯累加时间,也需要采取一些手段,如计算题,动手做上一下,每道题都错个几次,认真反思错误的原因一下,肯定比只看视频效果好一些。论文则尤其如此,与笔者在前文说的一样,许多人平时都是电脑打字,可能一到考场就思绪全无,写不出几个字来。没事的时候,自己按照框架写一下论文,或手抄(或手写)一两篇论文,练习一下用纸笔写字的感觉,这对考试来说是很有用的。
关于看书,事实上就是看教材。有人说教材很厚,基本上无从下手,但笔者觉得,教材可以看做一个非常强大的行业知识体系大百科,看书,既能备考,更能加强我们的行业经验。尤其是高项第四版,作为今年三月底新推出的教材,其中引入了一些新的内容,这些内容非常的与时俱进,许多知识能在工作方面很好的运用起来,多看教材说不定还能有助于我们的升职加薪,何乐而不为?
总结
常言道“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软考备考也这样,有时候回顾起来,学习是一项逆本能的活动,过程要克服的因素确实非常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存在,但最终获得的收益如果大于付出,那就值得我们做出改变。
服务器托管,北京服务器托管,服务器租用 http://www.fwqtg.net
机房租用,北京机房租用,IDC机房托管, http://www.fwqtg.net
回溯算法是什么 回溯算法是一种用于求解在某个搜索空间中的问题的算法。它基本思想是从问题的某一种状态开始不断地尝试各种可能的选择,直到找到一种满足问题要求的解或者发现这些选择都无法满足要求时,就回到上一个状态,尝试其他的选择。 回溯算法通常采用递归的方法实现,它…